闪电划破大邱夜空
2011年9月3日晚,韩国大邱体育场沸腾了。男子200米决赛在湿度高达80%的闷热空气中打响,牙买加"闪电"尤塞恩·博尔特以起跑反应时0.193秒的爆发力冲出,弯道阶段便确立领先优势。最终他以19秒40的成绩卫冕成功,这个成绩虽然不及柏林世锦赛的19秒19世界纪录,却足以让全场5万观众见证田径史上最伟大的短跑选手之一。
"起跑时我感觉到右腿有些僵硬,但我知道必须顶住压力。这个冠军献给所有质疑我的人。"——博尔特赛后采访
美国军团的顽强阻击
沃尔特·迪克斯(19秒70)和队友克里斯托弗·勒梅特里(19秒80)分获二三名,两人在最后80米展开激烈厮杀。迪克斯的银牌标志着美国队连续第三届世锦赛在该项目登上领奖台,但始终无法撼动牙买加人的统治地位。值得关注的是,法国新星勒梅特里以20岁之龄成为史上最年轻的世锦赛200米奖牌获得者。
名次 | 选手 | 国籍 | 成绩 |
---|---|---|---|
1 | 尤塞恩·博尔特 | 牙买加 | 19.40 |
2 | 沃尔特·迪克斯 | 美国 | 19.70 |
技术解析:弯道决定胜负
赛事回放显示,博尔特在进入直道时已领先第二名0.3秒。其独特的弯道倾斜技术(身体内倾角度达25度)使他比对手少跑约0.5米距离。不过医学专家指出,博尔特赛后立即冰敷右大腿的动作,暗示着这位王者并非处于最佳状态。
这场战役后,国际田联官方数据显示:
• 博尔特职业生涯第8次突破19秒50大关
• 大邱体育场的跑道弹性系数达到IAAF标准的107%
• 现场风速为-0.4m/s的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