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婧琳在颁奖仪式结束后。 新华社记者曹灿 摄
史婧琳小档案
年龄:23岁(1993年出生)
项目:游泳
成绩:首次出征奥运就获女子200米蛙泳铜牌
启蒙学校:常州市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
最初学习游泳年龄:6岁
家庭住址:天宁区诺诚高第小区
还有比赛:北京时间明天上午9点50分,4×100米混合泳决赛
史婧琳的这枚铜牌,是常州籍运动员历届征战奥运会以来夺取的第5枚奖牌,也是江苏游泳时隔20年后再次夺得奥运会铜牌。
赛后,史婧琳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感谢家乡父老的肯定和支持,我是常州人,我骄傲!”
昨天:左邻右舍见证了常州姑娘在里约奥运的拼搏
这个1993年出生的常州姑娘,昨天在里约奥运会女子200米蛙泳决赛中,上演绝地反击,凭借最后强力的冲刺,以2分22秒28的成绩勇夺一枚铜牌。
史婧琳的比赛是昨天奥运会游泳池里进行的第一项决赛。早上9点不到,民丰窑的街坊邻居们就陆续来到史婧琳爷爷家,准备陪着他们一起观看比赛。“琳琳的比赛我一场都没错过,今天早上一点多的半决赛我都看了,看到半决赛的成绩,我就知道她放开了,不像100米蛙泳那样紧张了。”事实上也正如史爷爷所说,史婧琳在赛后采访时表示,100米的时候想得太多发挥失常,心态不是特别好,教练一直开导鼓励她,所以她心态转换过来,200米拼出来了。
由于是工作日,爸爸是在单位观看了女儿的比赛,收获了众多祝贺之后,爸爸显得十分淡定,对女儿昨天的表现当然是十分满意,除此以外,他也鼓励女儿继续加油。史婧琳的启蒙教练蒋教练也表示,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终于圆梦了。钟楼区教育文体局和南大街街道的代表也在赛后第一时间给史婧琳的爷爷奶奶送上了慰问金和鲜花,表达了他们的心意。
儿时:每天上学和训练,都是由爷爷接送
“一开始是想让她锻炼身体,正好看到少体校的花游队招生,就送她去学了花样游泳,后来在全市的一个游泳比赛中被少体校的教练发掘,才转为学习蛙泳的。那时候每天早上我7点送她去广化桥小学上课,下午四点多从学校接了再送到那时的亚洲游泳馆去训练,晚上七八点再去接她回家。”爷爷史罗海说,从开始训练的第一天起,就是他在接送,史婧琳的童年也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
虽然每天都要训练,但史婧琳的文化成绩一直都非常好,家人最终选择让史婧琳从事专业游泳也是下了一番决心。“转成游泳之后,她成绩进步很快,没多久就进了省队,虽然后来也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她自己一直都很坚定。”已经76岁的史爷爷,直到颁奖仪式结束许久还是十分激动。
天赋:爷爷说孙女最大的天赋,就是能吃苦
一名专业游泳运动员,如孙杨、菲尔普斯等,都有着出众的身体条件和游泳天赋。史婧琳在游泳上是不是也有什么天赋?爷爷和奶奶想了许久:“她真没什么天赋,家里人都没有从事过运动,爸妈长得也不高,大概就是比较能吃苦,心理素质比较好吧。”
奶奶胡芳菊告诉记者,史婧琳从来不跟他们说训练的累和苦,每次问她苦不苦,她都说还行,问她痛不痛,她都说不痛。“小的时候,有次带她上街,一牵她的手,她就倒抽一口冷气,我就把她的手翻过来看,一看才知道,手心里全是血泡和血泡破了之后翘起来的皮。这些都是岸上训练的时候出的泡,问她痛不痛,她只说没事。”奶奶说。
每天在游泳馆外等待的爷爷一度不敢听孙女训练时的声音,“压腿和拉韧带的时候,那种哭喊声,真的不敢听,我都走远了不在门口听。她训练从来不偷懒,她就是对游泳有着自己的执着,平时训练完了回家还要做作业,有时看到她做着做着就睡着了,挺心疼的”。
艰辛:一年最多回家一次,已有五年没回家过年
自从进入了国家队,史婧琳就很少有时间回家了,最近一次回家是去年游泳世锦赛结束后,回来了一个星期。在这短短一个星期里,她还几乎每天都到泳池去训练半天。回家也按照国家队的规定,不能随便吃鸡肉和猪肉,想吃荤菜了,也以海鲜居多。
虽然常年离家,但史婧琳时刻都关心着家人。“这回她去巴西,说是看中了一款治疗我糖尿病的仪器,一定要给我买,我都说不要买不要买。她还总是叮嘱我要准时吃药,让她爷爷要多锻炼。”史婧琳奶奶说。
与多数专业运动员一样,史婧琳的童年几乎被训练全部占据,少有的训练之外的时间也主要用于文化课。外加本身性格比较内向,史婧琳除了游泳,从小就没什么别的爱好。奶奶告诉记者:“小时候她喜欢小猫小狗,一直想养个宠物,但这个心愿一直都没有达成,她现在世界各地比赛,更没有时间养宠物了。”
明天上午,两位常州姑娘史婧琳和沈铎将联手出战4×100米混合泳接力。在喀山世锦赛上,她俩与傅园慧、陆滢组成的中国队夺得了这个项目的冠军。让我们继续为常州姑娘加油!(赵锋旗 臧晶 宋振南 贾帝 郑雨露 文 夏晨希 摄)
来源:常州日报、常州晚报